新闻动态

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公布,计算机系荣获两项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一项优秀青年奖

发布时间:2021-01-12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了2020年度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吕宝粮教授团队的“情感脑机接口的基本特性、基础算法和公开数据集”项目和钱彦旻副教授团队的“鲁棒语音信号模式分析与识别的深度结构化建模理论与方法”项目分别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时,计算机系严骏驰副教授荣获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

 

自然科学奖

吕宝粮教授团队的“情感脑机接口的基本特性、基础算法和公开数据集”项目(主要完成人:吕宝粮、郑伟龙、石立臣、李沐、王晓韡)揭示了脑电信号在情绪识别中具有稳定模式的重要特性;开发了能有效提取情感脑电特征的微分熵特征提取算法;提出了脑电信号与眼动信号融合的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框架,并揭示了脑电信号与眼动信号的互补特性;自主开发的上海交通大学情感脑电数据集SEED(SJTU Emotion EEG Dataset)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情感脑机接口研究所使用的最常用的两个标准脑电数据集之一,用户来自全球61个国家、8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哈佛大学、MIT、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团队负责人:吕宝粮教授

吕宝粮,1982年2月本科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化工自动化仪表专业,198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硕士学位,硕士论文题目为“基于神经网络的诊断专家系统研究”,1994年在日本京都大学电气工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Architectures, Learning and Inversion Algorithms for Multilayer Neural Networks”。同年入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先后在理化学研究所仿生物控制研究中心和脑科学综合研究中心任研究员。2002年回国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与张丽清教授创立了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Center Brain-Like Computing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目前为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长聘教授,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执行院长,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伯民教授共同担任瑞金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中心主任,担任亚太神经网络学会理事、IEEE Transaction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编委,荣获2018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nomous Mental Development 最佳论文奖,当选2021 IEEE Fellow。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仿脑计算理论与模型、深度学习、情感脑-机接口以及情感脑机接口在抑郁症客观评估与治疗中的应用。

 


钱彦旻副教授团队的“鲁棒语音信号模式分析与识别的深度结构化建模理论与方法”项目(主要完成人:钱彦旻、俞凯、谭天、刘媛)围绕真实复杂场景下鲁棒语音信号模式分析与识别这一挑战性问题,研究深度学习下的语音结构化建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5个原创性新方法,有效提升了语音信号处理系统在面对真实场景中多变的信道、环境及说话人的鲁棒性。围绕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其中部分成果已经在实际系统获得了应用推广,并得到包括图灵奖得主,英美等国家的科学院院士,IEEE/ISCA Fellow等国际同行的引用和高度评价。项目研究成果创新性显著,对语音信号模式分析与识别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改善明显。

 

 

团队负责人:钱彦旻副教授

钱彦旻为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大-思必驰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MIL机器智能实验室博士后,上海市青年英才扬帆计划获得者。现为IEEE高级会员、ISCA会员,同时也是国际开源项目Kaldi语音识别工具包的13位创始成员之一。担任InterSpeech, ISCSLP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和TPC委员;IEEE T-ASLP, IEEE J-STSP, IEEE SPL, ICASSP, InterSpeech等期刊和国际会议审稿人。有10余年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处理、人机交互、模式识别及机器学习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经验。在本领域的一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总数7000余次,申请50余项中美专利,合作撰写和翻译多本外文书籍。3次获得领域内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的最优论文奖,包括国际语音通讯联盟(ISCA)和欧洲信号处理联盟(EURASIP)在2019年颁发的Speech Communication杂志五年最优论文奖,国际会议IEEE ASRU2019颁发的最优论文奖和IEEE ISCSLP2016颁发的最优学生论文奖。6次获得国际评测的前三,其中有3次获得冠军。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英国EPSRC等多个项目。因在智能语音处理方面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的贡献,分别于2020年和2014年,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颁发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语音识别,说话人和语种识别,语音分离与增强,语音情感感知,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建模,多媒体信号处理等。

 

优秀青年奖

严骏驰副教授的获奖项目为数据中隐式结构挖掘与关联。其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数据中隐式结构的挖掘与关联展开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以一作或者通作者身份主导了本项目中三个科研发现:1)域内隐式结构挖掘模型(20 余篇第一/通讯作者CCF-A/IEEE期刊长文),特别是提出了基于时序点过程的隐式关系结构挖掘理论与方法;2)域间隐式结构关联方法(10 余篇第一/通讯作者 CCF-A/IEEE 期刊长文),特别是提出了一致性驱动的图匹配理论与算法。3)挖掘到关联协同处理技术(近 10 篇第一/通讯作者 CCF-A 类论文),特别是端到端的可微分组合优化问题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在点过程和图匹配两个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特色。

 

 

严骏驰,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长聘轨副教授,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优青、CCF优博、ACM中国优博提名。曾任IBM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和复旦大学校外导师。主持科技部重大、自然基金面上/青年等国家级项目。当前主要研究兴趣为图与时序数据的机器学习,特别是组合优化问题的机器学习求解。发表CCFA类论文7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30余项。任CVPR21/ICPR20 AC、IJCAI21/CIKM19 Senior PC、以及中国图象图形学报、IEEE TNNLS、PR/PRLetters等期刊(客座)编委、视觉大数据专委会副秘书长和常委。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是以中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命名的,经国家科技部核准设立。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2012年首次颁奖,每年评奖一次。旨在奖励在智能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发现,着力实现原始创新与突破,或在人工智能领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取得重大进展,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单位或个人。2020年,共有100项成果获得吴文俊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0项(一等奖仅5项),优秀青年奖获得者全国16人。计算机系三项成果同时获奖,体现了我系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和突出成就。

联系我们 webmaster@cs.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版权所有 @ 2013